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加快对外开放、扩大招商引资的同时,大力实施企业成长和全民创业工程,全力帮助本土企业加快发展,集聚产业优势,经济社会建设成效显著。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为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稳增长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努力实现我市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我们建议:加大力度培育本土潜力企业,壮大我市优势产业。
一、培育本土潜力企业的现实意义
(一)培育本土潜力企业对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培育壮大优势产业至关重要。我市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较好,人居环境优良,传统产业已具备一定基础。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的基础上,突出抓好招商项目与本土企业的融合,逐步壮大我市优势产业。
(二)培育和发展本土企业,有利于解决招商引资项目的孤岛效应,带动相关产业、行业发展,形成完善的区域经济体;有利于实现本地企业与招商引资项目竞争繁荣,共同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
(三)培育和发展本土企业有利于建设法治经济。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就是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平等对待一切市场主体。政府公平对待本土企业,让其获得不断做大做强的机会,本土企业强大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才能得到更好的保证。
二、当前我市本土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集聚程度不高,分布不够合理。在我们现有的本土企业中,部分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的集聚,并非出于产业链的延伸和对接,多是地域上的简单扎堆。彼此势均力敌、同门竞争,结果产业规模增大,企业数量变多,但所在产业的市场份额却变小,利润降低。本土企业的产业分布也不够合理,批发零售、餐饮、服务行业等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比较突出。
(二)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从本土企业发展水平看,大多处于产业链的初端,产品处于价值链的低端,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优势不明显,企业盈利能力不强。由于发展战略不明、资金匮乏、缺乏自主创新意识等原因,多数本土企业在产品研发和技改上的投入严重不足。
(三)企业家资源缺乏,缺乏长远发展规划和战略。与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相比,我市全民创业的氛围仍然不够浓厚,全力投身创业、专心致志做企业的优秀人才不多。
(四)引导扶持不够,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与企业自身的发展愿望相比,对本地企业的扶持引导工作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加大力度培育本土潜力企业,壮大我市优势产业的建议
(一)坚持开放与发展并举,从战略上高度重视本土企业的扩张发展。
一是坚持把培育壮大本土企业作为推进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同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一起同谋划、同扶持,作到无论内资还是外资,都享受统一的优惠政策、统一的优质服务,进一步为本土企业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舆论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二是加强对本土企业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滚动发展计划及重点支持对象。三是将发展壮大本土企业与招商引资紧密结合,促进两者互生共荣、齐头并进。通过推进本土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进一步完善工业基础和产业结构,为承接产业转移、扩大招商引资搭建载体、筑巢引凤。同时,积极支持本土企业大胆“走出去”、向外扩张,整合国内外资源,实现借力发展。四是突出重点,着力打造本土骨干企业。结合我市经济发展实际,从不同产业重点选择5到10家本土骨干企业,予以重点扶持,以加强业内资源整合力度,提高产业集聚度,增强产业竞争力,让一批“专精特新”的本土骨干企业成为转型升级的主力军、产业投资的引领者和创业创新的示范者。在扶持重点的选择上,除考虑预期产值创造能力、纳税能力、提供就业岗位能力等指标外,还应重点考虑对产业集群发展的推动作用,对选定的扶持企业,应制定双向考核目标,实行滚动竞争、动态监控,从各个方面加以精心培育。
(二)坚持以人为本,培养锻炼本土企业家
一是加强学习培训。将培训本土企业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纳入市委、市政府人才培养计划,分期分批组织他们进行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培训培养,着力培养造就素质过硬、结构合理、干事创业的优秀本土企业家群体。二是促进企业家间的交流合作。通过工商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企业家联谊会、行业商协会等平台,定期组织不同层次和行业的本土企业家互动交流。适时组织本土企业家代表到企业家文化鲜明的江浙等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帮助他们开拓视野,开阔思路,永葆创业激情。三是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和市级部门领导重点民营企业制度,营造亲商、爱商、护商,尊重企业家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和全民创业“两个工程”,为本土企业发展壮大提供先决条件。
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和让更多的人成为创业者、成为企业家,是培植发展本土经济的先决条件。建议一是制定全市扶持本土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加市级本土企业发展基金;相关部门应加快转变职能,积极由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为本土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二是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鼓励和支持全民创业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意见》《支持小微企业发展10条措施》等政策措施,大力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拓展全民创业空间,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为本土企业发展壮大夯实基础。
(四)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推进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降低企业发展成本、增强本土经济活力的根本之策。建议一是搭建组织架构,形成推进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合力。二是紧扣本土企业发展中出现的用工难、用地难、资金难、信息闭塞等共性问题,率先完成人才培训体系、创业扶持体系、融资担保体系和本土企业信息网建设。三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在大力推进本土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建设的同时,应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整合和利用社会服务资源,吸引更多的优质社会服务机构加入到社会化服务体系中来,成为各类专业服务平台的主力。四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加大对自发性行业协会、商会的引导和支持,鼓励它们为本土企业提供服务,尽快建立体制完善、结构合理、行为规范、法制健全的行业协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