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信息动态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省工商联建会60周年纪念书册-遂宁市大英县工商联
时间:2015-03-08 15:34 点击: 次
一.概况
        (一)组织形式
        1.新中国成立前境域商会及同业公会
        商会 清宣统元年(1909),四川劝业道通令各县成立商会,蓬莱亦遵令设立商务分会,境域各帮会属之。商会的宗旨是“以图谋工商业及对外贸易之发展,增进工商同业公共福利”。民国5年(1916),蓬溪商务分会改称商会,境域各帮会改称分会。
民国28年(1939),境域蓬莱镇商会成立,张松如被选为主席,民国末期由傅建章担任,下辖八大帮,即疋头帮、造食帮、茶烟酒帮、药材帮、屠宰帮、干杂纸货帮、京果油炸帮和煤炭楠竹帮。商会的会长或主席、行帮的理事或会首由同业人员公选,义务职,无报酬,如不称职,改选他人。此时期,商会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国民政府催促、汇集、缴纳营业税,代表商户利益向政府陈述意见,管理市场货物经营,调整各行帮纠纷等。
同业公会 同业公会系工商业的同业组织,为手工业、商业、运输业、服务业和其他脑力、体力劳动者等结合而成的利益团体,由“行帮”、“行会”组成,隶属于县级商会。境域工商同业分会始建于民国10年(1921),初由各行帮神会首事领办。民国18年(1929),民国政府公布《工商同业公会法》,规定在同一区域内各种工商业有七家以上发起组织,并经主管官署(县为县政府)核准即可建立工商业同业组织。民国37年(1948)8月,境域隆盛乡棉花商业公会成立。
境域工商各业同业公会由于是封建神会转化组成,且系同业大户或封建把头操纵,每年除办神会外。同业首领常依仗官府谋利。随着民国政府的逐步衰落,工商同业分会组织势力渐微,新中国成立之初即被取消或被接管。
        2.新中国成立后境域工商分会
        1951年11月,随着蓬溪县工商业联合会的成立,境域除蓬莱镇建立工商联中心分会外,在河边、隆盛、大英(今卓筒井)、象山等地建立分会,在钱家(今高峰)、通仙等地建立支会。此时,宗旨为“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
1952年8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的《工商业联合组织通则》规定,工商业联合会是各类工商业者联合组成的人民团体。1954--1955年,各工商联分会积极配合贯彻执行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各行业公私合营纳入归口管理后,工商联的组织活动未能得到正常开展。“文革”期间,各级工商联机构被砸,人员解散,被迫停止工作。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各级工商联逐步恢复工作。1986年10月,蓬溪县工商业联合会正式恢复工作。1987年8月24日,蓬溪县工商联蓬莱办事处成立,系蓬溪县工商联派出机构,设办事处主任1人,其主要任务是团结、联系、办理“老三区”(今大英境内)工商联会员的有关事宜,搞好团结协作关系,代行蓬溪县工商业联合会在境域的职能作用。
        3.大英县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
        大英县工商业联合会,同时也是遂宁市大英县总商会(一下简称工商联),是由全县工商业界组织和工商界有代表人士组成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正科级人民团体和民间商会,以统战性为主,兼有经济性、民间性,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的桥梁和纽带,是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
1997年12月25日,成立大英县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筹建组,筹建组推选出会员正式代表135名。
1998年8月,召开大英县工商联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大英县工商联第一届执行委员会委员25名;选举会长1名,副会长4名(其中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1名)、秘书长1名(兼)、常委13名。
        2003年4月,县工商联召开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县工商联第二届执行委员会委员31名。选举会长1名、副会长7名(其中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6名)、秘书长1名、常委6名。
        2007年4月,县工商联召开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县工商联第三届执行委员会委员35名。选举会长1名、副会长13名(其中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12名)、秘书长1名、常委4名。
        4.大英县工商联分会
        1998年10月8日,原蓬溪县工商联蓬莱办事处撤销,成立大英县工商联蓬莱镇老会员小组,设组长1人,副组长3人。1998年8月后,县工商联(总商会)先后在卓筒井、回马、玉峰、象山、河边、金元、隆盛、天保、智水、通仙等10个乡镇成立分会,社会长1人,副会长1-3人,秘书长1人,负责本乡镇工商联的日常工作、2006年1月6日,县工商联(总商会)农业商会正式成立,设会长1人、副会长1人、秘书长1人。2008年4月22日,根据《大英县民政局关于同意成立大英县纺织商会的批复》(大民﹝2008﹞70号文件),大英县纺织商会登记成立,设会长1人、副会长5人、秘书长1人。至此,县工商联(总商会)在基层和部门共设11个分会,1个老会员小组。
至2007年,县工商联(总商会)机关内设办公室,行政编制5名,机关工勤人员事业编制1名。
        (二)主要工作
        1.组织建设
        1998年以后,县工商联始终按照“稳定发展,调整结构,提高质量”的原则发展新会员。到2012年,县工商联会员由1998年的26个发展到781个,其中企业会员83个,团体会员1个,个人会员697个。
        2.代表人士工作
        大英县工商联成立以来,县工商联(总商会)遵照“团结、帮助、引导、教育”方针,通过召开各类学习会、座谈会,利用《大英商会》对代表人士进行宣传教育,共召开学习会、座谈会200余次,共计3500余人次参加,培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分子700余人,部分代表先后被推荐安排为县、乡人大代表,市、县政协委员或进入市、县工商联领导机构。截止2011年,先后被安排为市工商联执委12人、常委5人、副会长4人;县工商联执委95人、常委47人、副会长23人,乡镇分副会长12人;安排任市人大代表8人、市政协委员7人、县人大代表37人、县政协委员35人。
        3.参政议政
        大英工商联成立以来,县工商联(总商会)组织会员及工商界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大英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型工业县、优秀旅游城、生态示范区”的目标定位以及自身职能职责积极参政议政,对社会“热点”开展专题调研,先后组织撰写《大英县工商联关于发挥职能作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的情况汇报》、《关于大英县非公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状况的调查》、《关于大英县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调研报告》、《发挥工商联独特作用,助推大英经济社会发展》等调研报告80余篇,提出意见、建议100余条,得到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围绕全县政治、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难点问题提出提案200余件,其中《加大力度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资金、政策、环境等深层问题》、《加快优秀旅游城建设步伐的建议》、《关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建议》等20件提案先后被县政协评为优秀提案。
        4.服务网络
        县工商联坚持“会员办会、服务立会、实业兴会”工作方针。大英县工商联成立以来,共计协助105个会员企业与政府执法部门建立联系,先后接待个体工商户200余户,调解经济纠纷35起,成立“大英县民营企业咨询中心”,负责接待解答民营企业家的疑难问题。同时,发《大英商会》期刊150余期,向会员传递经济信息。
2006年,与县物价局一起开展大英县第一届“价格诚信单位”、“明码实价示范店”评选活动,联合发文《关于大英县第一届“价格诚信单位”、“明码实价示范店”评选结果的通知》,四川卓筒实业有限公司等13个企业被评为“价格诚信单位”、大英县蓬莱超市等13个单位被评为“明码实价示范店”。四川盛马化工股份公司被列为四川省2006年骨干配套优势资源产业革命9户企业之一。200年,大英县蓥峰化工、鑫亚纺织、农大饲料3企业荣获“2007年四川省诚信示范中小企业”称号。大英新生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被授予“2007年度四川省成长型中小企业”。2008年,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骄纺织有限公司、科瑞特纺织有限公司、鑫亚纺织有限公司、汇强油脂有限公司等5户大英企业被评为全市第二批金融守信“红名单”企业。全市此次共评出34户金融守信“红名单”企业。2011年,县工商联会员企业四川九大蓬莱盐化有限公司被授予“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称号。2012年,我会会员企业主吴燕同志荣获第八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称号。
大英县工商业联合会成立年以来,县工商联先后接待各地工商联、友好商会企业家500余人次到大英考察,成功引进8家外地企业来大英投资建设。同时,县工商联积极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活动,组织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资助孤寡老人、捐资助学助教、安置下岗职工、抗洪救灾等。
 
二.历届领导成员情况
1.第一届
罗荣志     会长   1998年08月-2003年01月
夏仁伟     副会长 1998年08月-2003年01月
2.第二届
唐学军     会长   2003年04月-2006年11月
钟碧英(女) 副会长 2003年03月-2008年12月
3.第三届
钟  英(女) 会长    2006年12月-至今。
姚福家     副会长  2009年03月-至今
郭  国     秘书长  2012年01月-至今
栏目导航
工作动态
重大活动
培训教育
通知公告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